【壓縮機網】時至金秋,受國內上下游供給和需求側等多重影響,壓縮機行業并未呈現一派“收獲頗豐”的景象。目之所及,不乏一些項目延緩、暫停,還有的企業雖與用戶簽訂了預付款協議,但由于種種困難和原因遲遲不提貨,形成了從整機廠到備件供應商,再到經銷代理商,最后到終端用戶的閉環困境,這種情況在今年并不鮮見。
如果以單純做內貿的部分企業數據來看,其壓縮機銷售普遍下滑15%至20%。東邊不亮西邊亮,反觀壓縮機出口業務今年則表現不錯。據統計,今年中國壓縮機的出口量同比增長超過20%——這也合理解釋了在今年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壓縮機市場整體銷量數據能夠呈現增長態勢的原因,正是因為很多企業的出口業務量可觀。
疫情以來,國內經濟接連遭遇房地產失速、制造業外遷、產能過剩等一系列挑戰,導致壓縮機行業引發瘋狂“內卷”。但凡事有弊必有利,主動也罷,倒逼也罷,“內卷”也培養出了民營壓縮機企業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隨市場風向快速應變的能力。憑借這些年積累的實戰經驗和思維的靈活性,民營壓縮機企業揚長避短,劍走偏鋒,在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還逐漸盤活了國際市場,將業務拓展至海外。
眾所周知,囿于歷史原因,國內民營壓縮機企業起步晚、起點低,技術、產品能力與外資品牌相比處于弱勢,多年來備受打擊。但他們始終堅持價值導向,現在雖價格親民,但品質已不再是“低劣”的代名詞,而且通過準確的市場定位,漸已獲得國內外客戶群體的廣泛認可。
不得不說,民營壓縮機企業正努力克服在國內市場“卷生卷死”的路徑依賴,立足中國制造,放眼全球市場,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找適合自己的市場定位、尋找志同道合的當地合作伙伴、尋找滿足本土化需求的解決方案……不管是新增市場、存量市場,還是售后保養市場;從不懂出口到觀望出口,再到研究出口,最后到參與出口,大家都在積極鉆研和探討國際市場,一些優秀民營企業年出口額甚至已超過2.5億元。這種從“內卷”到“外延”的轉變,不僅為中國壓縮機行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增長點,更是為企業煥發了新的發展思路!
換個角度看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拓展海外市場,機會和風險必將并存,但企業謀求海外布局更高維度的意義在于,啟發了我們如何換個思路開拓市場!
王盛
壓縮機網
《壓縮機》執行主編
watson.wang compressor.cn
【壓縮機網】時至金秋,受國內上下游供給和需求側等多重影響,壓縮機行業并未呈現一派“收獲頗豐”的景象。目之所及,不乏一些項目延緩、暫停,還有的企業雖與用戶簽訂了預付款協議,但由于種種困難和原因遲遲不提貨,形成了從整機廠到備件供應商,再到經銷代理商,最后到終端用戶的閉環困境,這種情況在今年并不鮮見。
如果以單純做內貿的部分企業數據來看,其壓縮機銷售普遍下滑15%至20%。東邊不亮西邊亮,反觀壓縮機出口業務今年則表現不錯。據統計,今年中國壓縮機的出口量同比增長超過20%——這也合理解釋了在今年嚴峻的市場形勢下,壓縮機市場整體銷量數據能夠呈現增長態勢的原因,正是因為很多企業的出口業務量可觀。
疫情以來,國內經濟接連遭遇房地產失速、制造業外遷、產能過剩等一系列挑戰,導致壓縮機行業引發瘋狂“內卷”。但凡事有弊必有利,主動也罷,倒逼也罷,“內卷”也培養出了民營壓縮機企業敏銳的市場嗅覺和隨市場風向快速應變的能力。憑借這些年積累的實戰經驗和思維的靈活性,民營壓縮機企業揚長避短,劍走偏鋒,在擴大國內市場的同時,還逐漸盤活了國際市場,將業務拓展至海外。
眾所周知,囿于歷史原因,國內民營壓縮機企業起步晚、起點低,技術、產品能力與外資品牌相比處于弱勢,多年來備受打擊。但他們始終堅持價值導向,現在雖價格親民,但品質已不再是“低劣”的代名詞,而且通過準確的市場定位,漸已獲得國內外客戶群體的廣泛認可。
不得不說,民營壓縮機企業正努力克服在國內市場“卷生卷死”的路徑依賴,立足中國制造,放眼全球市場,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尋找適合自己的市場定位、尋找志同道合的當地合作伙伴、尋找滿足本土化需求的解決方案……不管是新增市場、存量市場,還是售后保養市場;從不懂出口到觀望出口,再到研究出口,最后到參與出口,大家都在積極鉆研和探討國際市場,一些優秀民營企業年出口額甚至已超過2.5億元。這種從“內卷”到“外延”的轉變,不僅為中國壓縮機行業帶來了新的市場增長點,更是為企業煥發了新的發展思路!
換個角度看問題,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拓展海外市場,機會和風險必將并存,但企業謀求海外布局更高維度的意義在于,啟發了我們如何換個思路開拓市場!
王盛
壓縮機網
《壓縮機》執行主編
watson.wang compressor.cn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