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隨著技術與市場的發展,空壓行業的競爭更為激烈了,如何在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且活的更好,是行業廠家與經銷商時刻面臨的考驗與需要長期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廠家,在飽和度很充分的市場中,如何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間,更是嚴峻的考驗。
廠家雖然可以通過直銷模式直面客戶,但鑒于供應時效、服務能力、銷售能力等諸多客觀原因,直銷沒有成為眾多廠家的核心銷售模式或唯一銷售模式。為此,經銷商模式依然是眾多廠家的最為倚重銷售模式,但從市場現實來看,經銷商模式似乎不能完全承載廠家的夢想,又是廠家不得采用的銷售模式,為什么會這樣呢?那又如何才能讓經銷商模式更好的發揮作用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為什么經銷商模式不能完全承載廠家的夢想呢?
1)廠家與經銷商未形成命運共同體
很多廠家都有一個“品牌”夢,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個“品牌”,從而擁有更多的行業話語權、市場話語權與市場占有率,在雙方合作一定時間后,廠家對經銷商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態度也會越來越強硬;而經銷商是廠家與客戶之間的一座橋,是廠家在眾多銷售區域中的一座橋,“過河拆橋”的典故,始終讓經銷商心有余悸。同時,經銷商是直面客戶的,在客戶擁有多樣化選擇的今天,讓經銷商始終堅守一個廠家,而錯失市場機會,也是一個超級難題,為此,廠家與經銷商因各自的需求與目標不同,不能有效的形成命運共同體,從而使廠家與經銷商僅存有較弱的純商業合作關系。
2)經銷商能力的原因
縱觀行業中的經銷商隊伍,組織健全、團隊穩定、管理能力強的經銷商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經銷商只能成為廠家眾多經銷商中平凡的一個銷售渠道。造成這樣的現實,不是經銷商老板不努力,而是實屬無奈。在經濟快速發展與增長的市場環境中,大部分經銷商都是成長于銷售,在幾乎沒有廠家任何支持的前提下,獨自或者帶著家人從銷售一臺臺設備開始的,是以業務為中心的,老板是公司的最大業務員,要是老板沒有業績,公司的命運與老板的生計都沒有著落。為此,眾多經銷商只能以生存與抓市場為核心,也無暇去關注到公司的組織建設與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時,這也造成了大部分經銷商的公司規模始終徘徊在10人左右,業績在2000萬左右的范圍。處于這種狀態的經銷商,不僅無法突破,反而是老板一松懈,公司就會瞬間失去發展力量。因此,會有哪個廠家會將該區域的“寶”全押在特定的經銷商身上呢?當前的合作無非廠家是“騎驢找馬”的策略而已。
那么如何讓經銷模式更好的發揮作用呢?首先廠家要有與經銷商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戰略與格局,讓經銷商不要有被“過河拆橋”的擔心,要有“長期主義”的規劃。當前,我們身邊有很多踏實跟隨一些上市公司,從小到大一路走來并獲得持續發展和巨大收獲的經銷商,這就是最好的例證;其次,廠家要建立為經銷商賦能的體系,要有專業、專門的人員幫助經銷商拓展業務、提升組織建設能力與管理能力。在這方面,有些外資企業相對做的比較好,但也更多的是著重在于技術與銷售能力的提升。基于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應該把如下工作做扎實,才能更好的讓經銷模式更好的發揮作用。
1)建立企業文化的認同
經銷商既然代理與銷售了廠家的產品,那么對客戶來說,經銷商就是廠家,經銷商的思維觀念、行為舉止就得與廠家保持高度一致,否則,給到客戶的,也是沒有“靈魂”的產品,很難讓客戶產生黏性或持續購買。同時,對于廠家來說,每一件產品,都是其企業文化(愿景、使命、價值觀等文化)的載體,必須通過有效的方式,向經銷商傳達,并確保他們能理解并與產品、服務產生強關聯。只要讓經銷商產生了對企業文化的認同,經銷商才能更好的銷售產品,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去銷售產品,畢竟,產品只是精神的載體,最終客戶的選擇,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對該產品情感上的認同。為此,廠家要多花精力與經銷商多溝通,統一思想,才能步調一致。
2)賦能管理能力
相對于管理能力,銷售能力與技術能力廠家比較容易給到廠家支持與培育,比如單個人的銷售能力,經銷商每天都是在市場的“刀山火海”上歷練,對于拿下客戶早就能做到隨機應變或爐火純青了,有時廠家都未必能教得了經銷商,因為銷售就像戰場上的戰士,在作戰室的指揮員是沒有能力教他們如何進行“肉搏”的道理一樣。只要銷售人員勤奮努力,再加上商務關系做得恰如其分,訂單是有把握的。但對于團隊來說,很多時候,隨著公司銷售人員越多,反而銷售業績越差,這是很多經銷商的現實,也是銷售團隊的管理短板。
談到管理其實是大家很頭疼的一個問題,也是很多經銷商不愿意去觸碰的一個問題,因為它太復雜,有時也太空洞,太難產生實效了。是的,管理就是這樣一個讓很多人無法逾越的“天塹”,但又是成長路上無法回避的問題。既然是經銷商的難題,經銷商自身不夠能力去克服,那么作為廠家就要想辦法幫經銷商攻克它,才能讓經銷商與廠家同頻,才能讓經銷商與廠家建立更為穩固的關系。
在管理能力賦能方面,在消費領域里,是有很多成功案例與經驗值得學習與借鑒,但不能完全照搬這些模式與操作方法,否則會吃大虧的,畢竟消費領域與工業品領域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可以嘗試將一些經實踐證明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能、管理工具導入或指導經銷商去嘗試。同時,保持足夠的耐心與定力,去培育經銷商,與經銷商共成長,是廠家實現夢想的必由之路。
商業發展到當前的水平,生態或共生是商業雙方想要取得成功的必然選擇,不具備與對方共生或構建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任一方,都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商業考驗。因此,作為廠家,為經銷商賦能,幫助其成長,將成為廠家商業模式創新的一條新路。
來源:本站原創
廠家雖然可以通過直銷模式直面客戶,但鑒于供應時效、服務能力、銷售能力等諸多客觀原因,直銷沒有成為眾多廠家的核心銷售模式或唯一銷售模式。為此,經銷商模式依然是眾多廠家的最為倚重銷售模式,但從市場現實來看,經銷商模式似乎不能完全承載廠家的夢想,又是廠家不得采用的銷售模式,為什么會這樣呢?那又如何才能讓經銷商模式更好的發揮作用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為什么經銷商模式不能完全承載廠家的夢想呢?
1)廠家與經銷商未形成命運共同體
很多廠家都有一個“品牌”夢,都希望自己的產品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個“品牌”,從而擁有更多的行業話語權、市場話語權與市場占有率,在雙方合作一定時間后,廠家對經銷商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態度也會越來越強硬;而經銷商是廠家與客戶之間的一座橋,是廠家在眾多銷售區域中的一座橋,“過河拆橋”的典故,始終讓經銷商心有余悸。同時,經銷商是直面客戶的,在客戶擁有多樣化選擇的今天,讓經銷商始終堅守一個廠家,而錯失市場機會,也是一個超級難題,為此,廠家與經銷商因各自的需求與目標不同,不能有效的形成命運共同體,從而使廠家與經銷商僅存有較弱的純商業合作關系。
2)經銷商能力的原因
縱觀行業中的經銷商隊伍,組織健全、團隊穩定、管理能力強的經銷商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經銷商只能成為廠家眾多經銷商中平凡的一個銷售渠道。造成這樣的現實,不是經銷商老板不努力,而是實屬無奈。在經濟快速發展與增長的市場環境中,大部分經銷商都是成長于銷售,在幾乎沒有廠家任何支持的前提下,獨自或者帶著家人從銷售一臺臺設備開始的,是以業務為中心的,老板是公司的最大業務員,要是老板沒有業績,公司的命運與老板的生計都沒有著落。為此,眾多經銷商只能以生存與抓市場為核心,也無暇去關注到公司的組織建設與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時,這也造成了大部分經銷商的公司規模始終徘徊在10人左右,業績在2000萬左右的范圍。處于這種狀態的經銷商,不僅無法突破,反而是老板一松懈,公司就會瞬間失去發展力量。因此,會有哪個廠家會將該區域的“寶”全押在特定的經銷商身上呢?當前的合作無非廠家是“騎驢找馬”的策略而已。
那么如何讓經銷模式更好的發揮作用呢?首先廠家要有與經銷商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戰略與格局,讓經銷商不要有被“過河拆橋”的擔心,要有“長期主義”的規劃。當前,我們身邊有很多踏實跟隨一些上市公司,從小到大一路走來并獲得持續發展和巨大收獲的經銷商,這就是最好的例證;其次,廠家要建立為經銷商賦能的體系,要有專業、專門的人員幫助經銷商拓展業務、提升組織建設能力與管理能力。在這方面,有些外資企業相對做的比較好,但也更多的是著重在于技術與銷售能力的提升。基于實踐經驗,筆者認為應該把如下工作做扎實,才能更好的讓經銷模式更好的發揮作用。
1)建立企業文化的認同
經銷商既然代理與銷售了廠家的產品,那么對客戶來說,經銷商就是廠家,經銷商的思維觀念、行為舉止就得與廠家保持高度一致,否則,給到客戶的,也是沒有“靈魂”的產品,很難讓客戶產生黏性或持續購買。同時,對于廠家來說,每一件產品,都是其企業文化(愿景、使命、價值觀等文化)的載體,必須通過有效的方式,向經銷商傳達,并確保他們能理解并與產品、服務產生強關聯。只要讓經銷商產生了對企業文化的認同,經銷商才能更好的銷售產品,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去銷售產品,畢竟,產品只是精神的載體,最終客戶的選擇,很大一部分來源于對該產品情感上的認同。為此,廠家要多花精力與經銷商多溝通,統一思想,才能步調一致。
2)賦能管理能力
相對于管理能力,銷售能力與技術能力廠家比較容易給到廠家支持與培育,比如單個人的銷售能力,經銷商每天都是在市場的“刀山火海”上歷練,對于拿下客戶早就能做到隨機應變或爐火純青了,有時廠家都未必能教得了經銷商,因為銷售就像戰場上的戰士,在作戰室的指揮員是沒有能力教他們如何進行“肉搏”的道理一樣。只要銷售人員勤奮努力,再加上商務關系做得恰如其分,訂單是有把握的。但對于團隊來說,很多時候,隨著公司銷售人員越多,反而銷售業績越差,這是很多經銷商的現實,也是銷售團隊的管理短板。
談到管理其實是大家很頭疼的一個問題,也是很多經銷商不愿意去觸碰的一個問題,因為它太復雜,有時也太空洞,太難產生實效了。是的,管理就是這樣一個讓很多人無法逾越的“天塹”,但又是成長路上無法回避的問題。既然是經銷商的難題,經銷商自身不夠能力去克服,那么作為廠家就要想辦法幫經銷商攻克它,才能讓經銷商與廠家同頻,才能讓經銷商與廠家建立更為穩固的關系。
在管理能力賦能方面,在消費領域里,是有很多成功案例與經驗值得學習與借鑒,但不能完全照搬這些模式與操作方法,否則會吃大虧的,畢竟消費領域與工業品領域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可以嘗試將一些經實踐證明有效的管理理念、管理技能、管理工具導入或指導經銷商去嘗試。同時,保持足夠的耐心與定力,去培育經銷商,與經銷商共成長,是廠家實現夢想的必由之路。
商業發展到當前的水平,生態或共生是商業雙方想要取得成功的必然選擇,不具備與對方共生或構建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任一方,都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商業考驗。因此,作為廠家,為經銷商賦能,幫助其成長,將成為廠家商業模式創新的一條新路。
來源:本站原創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