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到2020年底,中國要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遴選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平臺。
6月7日,工信部公布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其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
在三年內,中國將初步建成適用于工業互聯網高可靠、廣覆蓋、大帶寬、可定制的企業外網絡基礎設施,支持工業企業建設改造工業互聯網企業內網。還將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成5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d*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20億。
到2020年底,中國要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遴選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平臺。還將推動3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培育超過30萬個工業APP。
受訪專家指出,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至關重要的起步階段,這一行動計劃為工業互聯網的“三步走”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并詳細劃分了目標、任務及落實主體。中國工業互聯網盡管仍面臨不少挑戰,但正在走向發展的“快車道”。
升級改造企業內外網絡
上述行動計劃提出,未來三年中國將建設先進網絡基礎設施,打造標識解析體系,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同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突破核心技術,促進行業應用,初步形成有力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工業互聯網體系。
工信部電子一所信息化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兩化融合評估總體工作組組長周劍表示,除了行動計劃,去年底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的落地措施。后者是一個宏觀的頂層設計,而前者在具體目標、任務等方面提出了更為細化的措施,專項工作組是落實這些措施的具體推進機構。
網絡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計劃的s*項任務是基礎設施能力提升行動。行動要求到2020年前,企業外網絡基本能夠支撐工業互聯網業務對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的要求,IPv6改造基本完成;實現重點行業超過100家企業完成企業內網絡改造。
根據行動計劃,中國將升級建設工業互聯網企業外網絡,通過改造已有網絡、建設新型網絡等方式,建設低時延、高帶寬、廣覆蓋、可定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外網絡。建設一批基于5G、窄帶物聯網(NB-IoT)、軟件定義網絡(SDN)、網絡虛擬化(NFV)等新技術的測試床。
同時,支持工業企業建設改造工業互聯網企業內網絡,在汽車、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輕工家電、信息電子等重點行業,部署時間敏感網絡(TSN)交換機、工業互聯網網關等新技術關鍵設備。
周劍介紹,工業互聯網涉及企業內外兩種網絡,兩者的發展現狀與要求均有不同。工業內部原來也存在著總線等局域網絡,在工業互聯網中,這些網絡需要升級改造,探索能支持更好實現數據互聯的新的架構、新的方案。
外網主要是企業之間的網絡,原來的一種方案就是直接用既有的互聯網,但在安全等很多地方不能夠滿足工業級的要求,需要考慮用新的方案來推動建設企業間的基于工業級需求的網絡。
IPv6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周劍表示,工業級網絡的應用相比消費互聯網,在時延性、并發性、安全性等方面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IPv6是面向未來的網絡,需要在工業互聯網中進一步探索。
構建標識解析體系是第二項重要行動。其目標是,到2018年完成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組建,承擔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管理機構職能,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架構,啟動建設3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d*節點。2020年建成5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d*節點,形成10個以上公共標識解析服務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20億。
周劍表示,標識解析類似于域名解析,在海量設備聯網的時候需要為網上的對象設置編號。因為中國現在沒有根系統,工業互聯網應用中z*頂層的解析服務應該考慮一定的地域分布屬性,所以中國需要建設國家d*節點。
應培育航母級國家平臺
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核心,平臺建設是行動計劃的第三項任務。
其目標是,到2020年前,遴選10家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服務體系。推動30萬家工業企業上云,培育30萬個工業APP。
行動計劃要求,編制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實施指南,制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指南,遴選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平臺。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楊春立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進而實現制造業升級的主要支撐,也是中國在這一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載體,中國必須培育航母級的國家平臺。
在她看來,汽車、電子、能源、航空航天等行業z*有潛力建立國家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但與國際巨頭相比,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樹根互聯、航天云網、海爾等這些是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典型,它們大都傾向于面向某一個垂直領域,擁有的用戶及開放的資源還不多,尚難與GE的Predix、西門子MindSpher這些巨頭進行競爭。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指出,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方面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工業控制系統、高端工業的軟件等產業基礎薄弱,平臺數據采集、開發工具、應用服務等核心技術缺失;二是平臺應用領域相對單一,缺乏第三方開發的群體,工業APP數量與工業用戶數量的雙向迭代和良性發展尚需時日;三是缺乏龍頭企業,難以形成資源匯聚效應。
她表示,核心技術、產業系統、安全風險等方面短板突出,高端工業傳感器、工業控制系統、關鍵工業軟件等供給能力不足,以及工業企業信息化技術薄弱,工業互聯網服務和應用水平不夠突出也是產業發展的瓶頸。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此前發布的白皮書顯示,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剛剛起步。目前q*工業互聯網平臺中50%左右由美國企業提供,與國外相比,中國企業在平臺功能、商業化程度、生態體系完整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為此,行動計劃要求,推動百萬工業企業上云,組織實施工業設備上云“領跑者”計劃,制定發布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目錄。支持建設平臺技術轉移中心,加快平臺在產業集聚區的規?;瘧?。同時,編制發布工業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推動百萬工業APP培育。
楊春立表示,工業云平臺出現后,工業數據和系統正慢慢向云平臺遷移。以前很多人認為,推動企業上云是降低成本、節約資源的一種有效方式。但除了這兩個優勢之外,企業上云更能解決制造企業里面臨的信息孤島、集成度低等問題,從而提升企業各環節的效率,并帶來能力交易等商業模式的創新。
周劍表示,發展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是關鍵。在引導應用方面,企業上云是從用戶角度來著手的,APP則是從服務提供角度來著手的,就像蘋果的App Store一樣,這需要產業生態的培育。不過,相對于消費APP場景的通用性,工業APP的場景更為復雜和特殊,而且容錯性低,這是工業互聯網產業面臨的一個挑戰。
【壓縮機網】到2020年底,中國要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遴選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平臺。
6月7日,工信部公布了《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工業互聯網專項工作組2018年工作計劃》。其行動目標是,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產業體系。
在三年內,中國將初步建成適用于工業互聯網高可靠、廣覆蓋、大帶寬、可定制的企業外網絡基礎設施,支持工業企業建設改造工業互聯網企業內網。還將初步構建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建成5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d*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20億。
到2020年底,中國要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協同集聚發展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遴選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平臺。還將推動30萬家以上工業企業上云,培育超過30萬個工業APP。
受訪專家指出,未來三年是工業互聯網至關重要的起步階段,這一行動計劃為工業互聯網的“三步走”制定了詳細的路線圖,并詳細劃分了目標、任務及落實主體。中國工業互聯網盡管仍面臨不少挑戰,但正在走向發展的“快車道”。
升級改造企業內外網絡
上述行動計劃提出,未來三年中國將建設先進網絡基礎設施,打造標識解析體系,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同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突破核心技術,促進行業應用,初步形成有力支撐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工業互聯網體系。
工信部電子一所信息化研究與促進中心主任、兩化融合評估總體工作組組長周劍表示,除了行動計劃,去年底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的落地措施。后者是一個宏觀的頂層設計,而前者在具體目標、任務等方面提出了更為細化的措施,專項工作組是落實這些措施的具體推進機構。
網絡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計劃的s*項任務是基礎設施能力提升行動。行動要求到2020年前,企業外網絡基本能夠支撐工業互聯網業務對覆蓋范圍和服務質量的要求,IPv6改造基本完成;實現重點行業超過100家企業完成企業內網絡改造。
根據行動計劃,中國將升級建設工業互聯網企業外網絡,通過改造已有網絡、建設新型網絡等方式,建設低時延、高帶寬、廣覆蓋、可定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外網絡。建設一批基于5G、窄帶物聯網(NB-IoT)、軟件定義網絡(SDN)、網絡虛擬化(NFV)等新技術的測試床。
同時,支持工業企業建設改造工業互聯網企業內網絡,在汽車、航空航天、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輕工家電、信息電子等重點行業,部署時間敏感網絡(TSN)交換機、工業互聯網網關等新技術關鍵設備。
周劍介紹,工業互聯網涉及企業內外兩種網絡,兩者的發展現狀與要求均有不同。工業內部原來也存在著總線等局域網絡,在工業互聯網中,這些網絡需要升級改造,探索能支持更好實現數據互聯的新的架構、新的方案。
外網主要是企業之間的網絡,原來的一種方案就是直接用既有的互聯網,但在安全等很多地方不能夠滿足工業級的要求,需要考慮用新的方案來推動建設企業間的基于工業級需求的網絡。
IPv6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周劍表示,工業級網絡的應用相比消費互聯網,在時延性、并發性、安全性等方面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IPv6是面向未來的網絡,需要在工業互聯網中進一步探索。
構建標識解析體系是第二項重要行動。其目標是,到2018年完成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組建,承擔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管理機構職能,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架構,啟動建設3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d*節點。2020年建成5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d*節點,形成10個以上公共標識解析服務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20億。
周劍表示,標識解析類似于域名解析,在海量設備聯網的時候需要為網上的對象設置編號。因為中國現在沒有根系統,工業互聯網應用中z*頂層的解析服務應該考慮一定的地域分布屬性,所以中國需要建設國家d*節點。
應培育航母級國家平臺
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核心,平臺建設是行動計劃的第三項任務。
其目標是,到2020年前,遴選10家左右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服務體系。推動30萬家工業企業上云,培育30萬個工業APP。
行動計劃要求,編制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工程實施指南,制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指南,遴選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一批獨立經營的企業級平臺。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楊春立表示,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推動工業數字化轉型,進而實現制造業升級的主要支撐,也是中國在這一領域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載體,中國必須培育航母級的國家平臺。
在她看來,汽車、電子、能源、航空航天等行業z*有潛力建立國家級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但與國際巨頭相比,中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樹根互聯、航天云網、海爾等這些是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典型,它們大都傾向于面向某一個垂直領域,擁有的用戶及開放的資源還不多,尚難與GE的Predix、西門子MindSpher這些巨頭進行競爭。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長韓夏指出,在工業互聯網平臺方面存在三方面短板:一是工業控制系統、高端工業的軟件等產業基礎薄弱,平臺數據采集、開發工具、應用服務等核心技術缺失;二是平臺應用領域相對單一,缺乏第三方開發的群體,工業APP數量與工業用戶數量的雙向迭代和良性發展尚需時日;三是缺乏龍頭企業,難以形成資源匯聚效應。
她表示,核心技術、產業系統、安全風險等方面短板突出,高端工業傳感器、工業控制系統、關鍵工業軟件等供給能力不足,以及工業企業信息化技術薄弱,工業互聯網服務和應用水平不夠突出也是產業發展的瓶頸。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此前發布的白皮書顯示,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剛剛起步。目前q*工業互聯網平臺中50%左右由美國企業提供,與國外相比,中國企業在平臺功能、商業化程度、生態體系完整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為此,行動計劃要求,推動百萬工業企業上云,組織實施工業設備上云“領跑者”計劃,制定發布平臺解決方案提供商目錄。支持建設平臺技術轉移中心,加快平臺在產業集聚區的規?;瘧?。同時,編制發布工業APP培育工程實施方案,推動百萬工業APP培育。
楊春立表示,工業云平臺出現后,工業數據和系統正慢慢向云平臺遷移。以前很多人認為,推動企業上云是降低成本、節約資源的一種有效方式。但除了這兩個優勢之外,企業上云更能解決制造企業里面臨的信息孤島、集成度低等問題,從而提升企業各環節的效率,并帶來能力交易等商業模式的創新。
周劍表示,發展工業互聯網產業,應用是關鍵。在引導應用方面,企業上云是從用戶角度來著手的,APP則是從服務提供角度來著手的,就像蘋果的App Store一樣,這需要產業生態的培育。不過,相對于消費APP場景的通用性,工業APP的場景更為復雜和特殊,而且容錯性低,這是工業互聯網產業面臨的一個挑戰。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