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編者按:5月12日,環保部通報了2016年3月《環境保護法》及配套辦法執行情況以及各地環保部門與公安機關聯動情況。根據一季度的調度情況,全國范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145件,罰款數額達1.16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罰款金額上升153%。在“霧霾”、“PM2.5”、“環境污染”、“空氣凈化器”、“新環保法”等這些關鍵詞頻繁出現在近幾年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時,其折射出中國環境保護當下面臨的嚴峻形勢。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在節能減排、減少污染等方面亟待做出改革進步。而壓縮機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節能環保產業中有巨大發展潛力。
以環保發展為契機尋找新的突破口
在當前國際市場需求萎靡,國民經濟持續走低的狀況下,壓縮機行業似乎在經歷著一場20年以來無比寒冷的嚴冬。過去的20年,中國國民經濟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幾乎各行各業都在這20年快速發展之中嘗到了甜頭,賺的鍋滿瓢滿,以至于忘記了這份收益的源頭是國家經濟形勢的驅動。于是,當20年后,當經濟的增速嚴重放緩,需求大幅萎縮的時候,一些缺乏自我清晰認識,基礎設施較差,企業思想落后,不具備高質量生產需求的企業生產商瞬間從經濟的火山口掉落到冰窟,無比寒冷。他們消極的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忐忑不安而又不知從何突圍。新常態化下,包括壓縮機在內的所有工業行業從業者該時刻清晰的認識到,加快產業調整,深化結構改革,提升產品升級刻不容緩。
近年來,壓縮機生產企業在政府一系列政策動作的推動下,做了很多技術和商業上試探性的研究開發和創新嘗試,但從整體上來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主要針對螺桿壓縮機市場)。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工業4.0的興起,以及“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的不斷推進,壓縮機的研發、制造勢必走向智能化、人性化道路。只有關注未來,才能把握未來。那么,壓縮機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筆者認為,節能環保將是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工業強國的兵家必爭之地,加速加快節能工業產品的研發、生產迫在眉睫,勢在必行。而且,節能環保將是壓縮機行業往后幾十年不變的核心。
有專家表示,未來的十年將是壓縮機行業飛速發展的十年。筆者以為,專家口中的“飛速發展”絕對不會聚焦在壓縮機企業經濟增長之上,而更多的是特指在中國壓縮機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節能環保性一系列品質“飛速發展”上。
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準備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歷史時刻,壓縮機企業更當一馬當先、奉先而為、緊抓機遇,以產品升級,節能環保為突破口,奮力突圍。
無論是從減輕環境負擔,還是打破對外貿易壁壘等方面考慮,節能環保之路都將成為壓縮機發展的主流趨勢。從2011年以來,行業對壓縮機能效等級的追求進入新層次,大家不再僅僅滿足于能效達標、合格,而是追求更高要求,有些企業的全系列產品甚至達到了一級能效。這不僅與國家的節能環保要求和對于能效的鼓勵與扶持政策有關,也與陡然變差的壓縮機市場形勢關聯極大。
可以預見,節能環保將會是逐漸成熟的壓縮機行業未來永久的發展方向
順應節能環保趨勢推動壓縮機行業發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習近平總書記曾從多個角度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壓縮機行業只有順應時代潮流,緊跟未來發展趨勢,才能更快更好的發展、生存,進而持續創新。
2016年2月25日全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座談會上提出,2016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系統要全面落實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強化法規標準監管,創新完善政策機制,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全面謀劃,整體推進,為“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會上重點提出的開展工業能效提升行動,推進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無不與壓縮機產業息息相關。這即是廣大壓縮機從業者、壓縮機企業的歷史新挑戰,更是歷史新機遇。更好的順應歷史的節能環保新趨勢,將長遠的推進壓縮機行業的長足發展。
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處于歷史的z*關鍵點,對于改善工業生產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壓縮機而言,是蓬勃發展的契機。作為正在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我們,壓縮機無疑為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帶來更具活力的新形態。
據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數據統計,目前我國現有大約4800多萬臺泵、風機、壓縮機在運行,年耗電量占全國用電量的40%左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泵、風機、壓縮機設備陳舊、運行效率低,每年浪費電力達400多億度。
隨著企業對壓縮機能耗的認識越來越強,節能意識增強,壓縮機逐漸成為工業節能領域備受關注的節能對象。如何在壓縮機節能技術上突破創新,成了工業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從某種程度上說,提升壓縮機品質是工業節能的有效途徑。
以技術為核心實現節能雙贏
當前,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逐年增長,工業發展也越來越關注節能。從工業節能市場來看,國內市場進一步走向成熟,以“十二五”市場結構為例,工業節能服務市場比例已超過節能產品市場,工業節能服務市場空間和工業節能產品市場空間分別為4800億元和4000億元。五年間,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35%左右,大宗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約50%,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中國壓縮機行業在經歷了40多年的市場風雨之后,經歷市場高速發展期后,壓縮機市場進入結構優化調整階段。2015年其整機和配件耗材的銷量突破1500億。不過在行業產品大量發展的同時,痛點也凸顯,產品質量不高、耗材價格高、技術服務不到位、節能環保性達不到客戶要求等成為眾多壓縮機企業的發展瓶頸。由此,在行業競爭市場化的前提下,加大技術研發滿足客戶需求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
壓縮機企業應該奉行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研發為核心,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積極開發節能型壓縮機的原則,推動壓縮機品質質的提升,加強中國壓縮機品牌世界競爭力。
當q*都在倡導節能環保的時候,將技術和產品核心定位在節能之上的企業,更加具有主動性。中國壓縮機企業當加快節能環保市場的布局,推動壓縮機與節能環保市場的雙贏。
【壓縮機網】編者按:5月12日,環保部通報了2016年3月《環境保護法》及配套辦法執行情況以及各地環保部門與公安機關聯動情況。根據一季度的調度情況,全國范圍內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145件,罰款數額達1.16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罰款金額上升153%。在“霧霾”、“PM2.5”、“環境污染”、“空氣凈化器”、“新環保法”等這些關鍵詞頻繁出現在近幾年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時,其折射出中國環境保護當下面臨的嚴峻形勢。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在節能減排、減少污染等方面亟待做出改革進步。而壓縮機作為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在節能環保產業中有巨大發展潛力。
以環保發展為契機尋找新的突破口
在當前國際市場需求萎靡,國民經濟持續走低的狀況下,壓縮機行業似乎在經歷著一場20年以來無比寒冷的嚴冬。過去的20年,中國國民經濟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幾乎各行各業都在這20年快速發展之中嘗到了甜頭,賺的鍋滿瓢滿,以至于忘記了這份收益的源頭是國家經濟形勢的驅動。于是,當20年后,當經濟的增速嚴重放緩,需求大幅萎縮的時候,一些缺乏自我清晰認識,基礎設施較差,企業思想落后,不具備高質量生產需求的企業生產商瞬間從經濟的火山口掉落到冰窟,無比寒冷。他們消極的觀察著周圍的環境,忐忑不安而又不知從何突圍。新常態化下,包括壓縮機在內的所有工業行業從業者該時刻清晰的認識到,加快產業調整,深化結構改革,提升產品升級刻不容緩。
近年來,壓縮機生產企業在政府一系列政策動作的推動下,做了很多技術和商業上試探性的研究開發和創新嘗試,但從整體上來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主要針對螺桿壓縮機市場)。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工業4.0的興起,以及“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的不斷推進,壓縮機的研發、制造勢必走向智能化、人性化道路。只有關注未來,才能把握未來。那么,壓縮機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筆者認為,節能環保將是整個中國乃至世界工業強國的兵家必爭之地,加速加快節能工業產品的研發、生產迫在眉睫,勢在必行。而且,節能環保將是壓縮機行業往后幾十年不變的核心。
有專家表示,未來的十年將是壓縮機行業飛速發展的十年。筆者以為,專家口中的“飛速發展”絕對不會聚焦在壓縮機企業經濟增長之上,而更多的是特指在中國壓縮機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節能環保性一系列品質“飛速發展”上。
在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準備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歷史時刻,壓縮機企業更當一馬當先、奉先而為、緊抓機遇,以產品升級,節能環保為突破口,奮力突圍。
無論是從減輕環境負擔,還是打破對外貿易壁壘等方面考慮,節能環保之路都將成為壓縮機發展的主流趨勢。從2011年以來,行業對壓縮機能效等級的追求進入新層次,大家不再僅僅滿足于能效達標、合格,而是追求更高要求,有些企業的全系列產品甚至達到了一級能效。這不僅與國家的節能環保要求和對于能效的鼓勵與扶持政策有關,也與陡然變差的壓縮機市場形勢關聯極大。
可以預見,節能環保將會是逐漸成熟的壓縮機行業未來永久的發展方向
順應節能環保趨勢推動壓縮機行業發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世而制”習近平總書記曾從多個角度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壓縮機行業只有順應時代潮流,緊跟未來發展趨勢,才能更快更好的發展、生存,進而持續創新。
2016年2月25日全國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座談會上提出,2016年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系統要全面落實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強化法規標準監管,創新完善政策機制,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全面謀劃,整體推進,為“十三五”工業綠色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會上重點提出的開展工業能效提升行動,推進資源高效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無不與壓縮機產業息息相關。這即是廣大壓縮機從業者、壓縮機企業的歷史新挑戰,更是歷史新機遇。更好的順應歷史的節能環保新趨勢,將長遠的推進壓縮機行業的長足發展。
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處于歷史的z*關鍵點,對于改善工業生產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壓縮機而言,是蓬勃發展的契機。作為正在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我們,壓縮機無疑為綠色產業和綠色經濟帶來更具活力的新形態。
據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數據統計,目前我國現有大約4800多萬臺泵、風機、壓縮機在運行,年耗電量占全國用電量的40%左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泵、風機、壓縮機設備陳舊、運行效率低,每年浪費電力達400多億度。
隨著企業對壓縮機能耗的認識越來越強,節能意識增強,壓縮機逐漸成為工業節能領域備受關注的節能對象。如何在壓縮機節能技術上突破創新,成了工業節能減排的重要任務。從某種程度上說,提升壓縮機品質是工業節能的有效途徑。
以技術為核心實現節能雙贏
當前,中國能源消費總量逐年增長,工業發展也越來越關注節能。從工業節能市場來看,國內市場進一步走向成熟,以“十二五”市場結構為例,工業節能服務市場比例已超過節能產品市場,工業節能服務市場空間和工業節能產品市場空間分別為4800億元和4000億元。五年間,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累計下降35%左右,大宗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率達到約50%,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中國壓縮機行業在經歷了40多年的市場風雨之后,經歷市場高速發展期后,壓縮機市場進入結構優化調整階段。2015年其整機和配件耗材的銷量突破1500億。不過在行業產品大量發展的同時,痛點也凸顯,產品質量不高、耗材價格高、技術服務不到位、節能環保性達不到客戶要求等成為眾多壓縮機企業的發展瓶頸。由此,在行業競爭市場化的前提下,加大技術研發滿足客戶需求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
壓縮機企業應該奉行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研發為核心,順應產業發展趨勢,積極開發節能型壓縮機的原則,推動壓縮機品質質的提升,加強中國壓縮機品牌世界競爭力。
當q*都在倡導節能環保的時候,將技術和產品核心定位在節能之上的企業,更加具有主動性。中國壓縮機企業當加快節能環保市場的布局,推動壓縮機與節能環保市場的雙贏。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