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號,壓縮機行業首個團體標準《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的全球發布會在基于微信、直播等移動互聯技術的傳播下,在行業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為行業的有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壓縮機網】2017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會議要求強化標準引領,在完善工業品標準的同時,著力開展服務標準制修訂,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團體標準成為標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代表市場最高競爭力的“殺手锏”即制定游戲規則和標準,由國家壟斷制定,向市場主體即企業開放,由此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與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在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的環境下,作為消耗全國年總電量8~12%的壓縮機行業,順應時代發展,在政策的指引下,及時推出《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具體內容詳見正式文本)是正當其時,也體現了壓縮機人的擔當與責任。該標準的推出不僅為用能企業建造節能型空壓站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壓縮空氣產業鏈上的設備生產者和經銷商者指明了方向。
自2012年空壓機行業落地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以來,節能已成為空壓機行業的標配術語,新建與升級改造舊空壓站為節能型空壓站已成為用能企業剛需。然而,何為節能型空壓站呢?2009年國家發布了《容積式空氣壓縮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 19153-2009僅對空壓機的能效水平進行了分級限定,那么以采用高效節能型空壓機即一級能效的空壓機+低氣損耗的后處理,再配置節能型管道構建的空壓站就是節能型空壓站嗎?是產生單位壓縮空氣的能耗比舊空壓站低的空壓站就是節能型空壓站嗎?對此,多年來,行業中眾說紛紜,各有各的標準,大家都對或都不對。作為國內第一批從事空壓機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的老兵,對此,筆者是深有體會。本次《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的推出,徹底中止了節能型空壓站無統一標準的混亂局面。該指南統一和規范了壓縮空氣站的能效檢測、計算和能效等級的評定方式、方法,為評估某空壓站是否為節能型空壓站提供了標準與依據,有利于國家節能目標的實現。該指南規定了工業壓縮空氣站設備和系統要求、運行要求、能效指標和等級,對壓縮機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團體標準的出臺填補了國內壓縮機行業的空白,對整個中國壓縮機行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實至名歸的。
那么,該《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團體標準的發布,為什么對壓縮機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呢?
第一:該指南是壓縮機行業第一個具有明確法律地位的團體標準,具有行業推薦性與自律性,對行業的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因2017年11月新修訂的《標準化法》第二條規定:“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了團體標準的地位。
第二:該指南是由真正的壓縮機行業一線從業者/單位、主管部門的專家及協會,通過采集實踐數據,綜合考慮市場現狀,經過多次研討后共同設計的指南,最具現實指導意義,能真正落地的指南。那么,以后參照該指南比誰家做的空壓站更節能就有標準依據了。
該指南是經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壓縮機分會和氣體凈化設備分會牽頭組織制訂,由合肥通用機電產品檢測院有限公司和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負責起草,國內多家知名壓縮機生產企業、后處理生產企業、節能服務公司、資深經銷商參與審訂的。
第三:該團體標準是行業自發形成的,且分為5級,它最接地氣,最能反應行業當前技術、經營現狀,最能體現行業意志,而非政府強制,具有公平性、公正性。所以,它既考慮到了國家對節能的要求,又照顧到了行業企業目前的生存問題,為“后進生”預留了生存空間。這樣的標準更有利于行業的創新發展與整體進步。
團體標準屬于市場標準,由市場自主制定;市場標準與政府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這是一種新型的標準體系。市場標準除了快速反應市場需求外,其承載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創新。
第四:壓縮機行業早已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競爭白熱化的行業,理應交由市場來決定其發展方向、質量與節奏。因為我國工業起步較晚,發展又快,不像西方國家那樣具有工業基礎的積淀,所以,國內壓縮機行業的整體制造技術、水平、精度相對落后于西方企業,但壓縮機行業的市場化能力及應用能力很強,且國內企業具有靈活性、創新性的優勢。那么,此次指南是全球范圍內壓縮機行業首次發布,它率先將國內外建設節能型空壓站的標準拉到了同一水平,有利于國內壓縮機行業參與競爭。俗話說“得標準者得天下”,該指南的制定與發布,為國內壓縮機行業贏得了先天的競爭優勢。
注:國內空壓縮機行業是指在中國境內的與壓縮機相關的企業和從業人員,不限于壓縮機的生產、銷售與售后。筆者有幸參與該指南的制定過程,深有感觸,遂撰寫此文。特別感謝金巍老師的指導和對本文的修訂。
【壓縮機網】2017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會議要求強化標準引領,在完善工業品標準的同時,著力開展服務標準制修訂,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團體標準成為標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標志著代表市場最高競爭力的“殺手锏”即制定游戲規則和標準,由國家壟斷制定,向市場主體即企業開放,由此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與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在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的環境下,作為消耗全國年總電量8~12%的壓縮機行業,順應時代發展,在政策的指引下,及時推出《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具體內容詳見正式文本)是正當其時,也體現了壓縮機人的擔當與責任。該標準的推出不僅為用能企業建造節能型空壓站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壓縮空氣產業鏈上的設備生產者和經銷商者指明了方向。
自2012年空壓機行業落地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以來,節能已成為空壓機行業的標配術語,新建與升級改造舊空壓站為節能型空壓站已成為用能企業剛需。然而,何為節能型空壓站呢?2009年國家發布了《容積式空氣壓縮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 19153-2009僅對空壓機的能效水平進行了分級限定,那么以采用高效節能型空壓機即一級能效的空壓機+低氣損耗的后處理,再配置節能型管道構建的空壓站就是節能型空壓站嗎?是產生單位壓縮空氣的能耗比舊空壓站低的空壓站就是節能型空壓站嗎?對此,多年來,行業中眾說紛紜,各有各的標準,大家都對或都不對。作為國內第一批從事空壓機合同能源管理服務的老兵,對此,筆者是深有體會。本次《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的推出,徹底中止了節能型空壓站無統一標準的混亂局面。該指南統一和規范了壓縮空氣站的能效檢測、計算和能效等級的評定方式、方法,為評估某空壓站是否為節能型空壓站提供了標準與依據,有利于國家節能目標的實現。該指南規定了工業壓縮空氣站設備和系統要求、運行要求、能效指標和等級,對壓縮機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積極作用。所以,《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團體標準的出臺填補了國內壓縮機行業的空白,對整個中國壓縮機行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是實至名歸的。
那么,該《壓縮空氣站能效分級指南》團體標準的發布,為什么對壓縮機行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呢?
第一:該指南是壓縮機行業第一個具有明確法律地位的團體標準,具有行業推薦性與自律性,對行業的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因2017年11月新修訂的《標準化法》第二條規定:“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了團體標準的地位。
第二:該指南是由真正的壓縮機行業一線從業者/單位、主管部門的專家及協會,通過采集實踐數據,綜合考慮市場現狀,經過多次研討后共同設計的指南,最具現實指導意義,能真正落地的指南。那么,以后參照該指南比誰家做的空壓站更節能就有標準依據了。
該指南是經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壓縮機分會和氣體凈化設備分會牽頭組織制訂,由合肥通用機電產品檢測院有限公司和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負責起草,國內多家知名壓縮機生產企業、后處理生產企業、節能服務公司、資深經銷商參與審訂的。
第三:該團體標準是行業自發形成的,且分為5級,它最接地氣,最能反應行業當前技術、經營現狀,最能體現行業意志,而非政府強制,具有公平性、公正性。所以,它既考慮到了國家對節能的要求,又照顧到了行業企業目前的生存問題,為“后進生”預留了生存空間。這樣的標準更有利于行業的創新發展與整體進步。
團體標準屬于市場標準,由市場自主制定;市場標準與政府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這是一種新型的標準體系。市場標準除了快速反應市場需求外,其承載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創新。
第四:壓縮機行業早已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競爭白熱化的行業,理應交由市場來決定其發展方向、質量與節奏。因為我國工業起步較晚,發展又快,不像西方國家那樣具有工業基礎的積淀,所以,國內壓縮機行業的整體制造技術、水平、精度相對落后于西方企業,但壓縮機行業的市場化能力及應用能力很強,且國內企業具有靈活性、創新性的優勢。那么,此次指南是全球范圍內壓縮機行業首次發布,它率先將國內外建設節能型空壓站的標準拉到了同一水平,有利于國內壓縮機行業參與競爭。俗話說“得標準者得天下”,該指南的制定與發布,為國內壓縮機行業贏得了先天的競爭優勢。
注:國內空壓縮機行業是指在中國境內的與壓縮機相關的企業和從業人員,不限于壓縮機的生產、銷售與售后。筆者有幸參與該指南的制定過程,深有感觸,遂撰寫此文。特別感謝金巍老師的指導和對本文的修訂。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