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縮機網】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石化第二期企業負責人HSE培訓班上,股份公司總裁李春光指出,在國家環保要求、標準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各企業要全面開展“碧水藍天”環保專項行動,改善作業場所及企業周邊環境,以實現中國石化環保白皮書承諾目標為抓手,真正實現環保工作再上臺階。
中國石化將在2013年~2015年投入228.7億元,重點圍繞污染物總量減排和提標改造、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檢測與控制、異味治理及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實施803個環保綜合整治項目。
環保也出經濟效益
與以往“投環保是筆虧本生意”的認知不同,隨著社會對環保要求的愈發嚴格和產品出口門檻的提高,眾多工業企業紛紛轉變觀念,大手筆投向環保領域,從產品附加值、企業社會影響力等全方位提升企業實力。
就煉化企業而言,趕上成品油標準提升的腳步,就意味著在新的市場中搶占先機。5月,金陵石化s*批3萬噸歐5標準柴油運往香港,至此該企業成功打開了香港高端油品市場。
10月,燕山石化汽油質量全面升級到京5標準,1個月內該企業在北京市場的京5柴油占有率從60%升至66%。
造紙行業的經驗也可作為借鑒。從1996年至今,該行業COD(化學需氧量)排放標準從450毫克/升逐步嚴控至120毫克/升。1996年,“造紙大省”山東省有草漿生產企業522家,到2008年底只剩16家,但草漿生產總產量翻番,噸紙廢水排放量下降76%,噸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83%。
“在新的環保政策和形勢下,及時調整自身產業結構、提升技術水平的企業,市場競爭力將增強,有望獲得更好的市場機遇。環保優勢可以促進企業效益提升。”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
“環保需要花的錢,一分錢都不能少;影響環境的事,一件都不能做;污染環境獲得的效益,一分錢不能要。”在HSE培訓班上,各企業負責人達成共識。
標準亂象成瓶頸
雖然提高環保水平,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是石化行業尋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共識,但在實際操作中,石化行業的標準不規范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從1997年至今,煉化企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等綜合性標準,在加熱爐等設備領域執行《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前兩個標準的硫黃回收裝置尾氣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960毫克/升,而第三個標準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850毫克/升。“標準不統一容易導致管理混亂、措施細化難、責任不易落實。”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專家熊躍輝指出。
即使是新出臺的標準,也因為時間差控制不好,而給企業帶來了混亂。2001年我國頒布《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工業鍋爐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1200毫克/升,粉塵排放限值為350毫克/升。為此,煉化企業紛紛投入設備升級改造中。
但設備升級改造需要周期,企業剛追上這頭的標準,新的標準就緊跟著出臺了。“即將頒布的新版《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二氧化硫排放標準又設置為400毫克/升,導致許多剛投用的設備成了不合格設備。”一位煉化企業安環負責人表示。
走在標準的前面
每一個標準都是合法合規的,那企業應當遵循哪一個?熊躍輝認為,要想取得良性發展,s*先要理順煉化企業在不同領域標準不統一的“亂象”。
在國家層面,應當統一收集“相悖”的行業標準,并重新修訂,以便企業對自身的發展有個更清楚的定位,在上設備時有個固定明晰的指南。
在企業層面,企業不能永遠處于盯準限值、追趕標準的狀態中。限值是企業衡量自己是否超標的標準,并不是企業應當確立的目標。環保標準還會不斷提升,每提升一步對企業來說只會越來越難,企業必須抓緊時間,走在前面,把標準甩在后面,而不是不斷追趕標準。
“煉化企業在改造配套脫硫設施之時,必須留出足夠的‘升級空間’,不能只要求設備符合當下的z*低標準。”熊躍輝說。
根據集團公司安排,當前煉化企業一要全面實施“碧水藍天”專項行動,實現污染物減排和達標排放,改善作業場所及企業周邊環境,加強隱患治理;二要全面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工作,調整裝置結構、產業結構,建立排放標準、預警機制并加強考核評價;三要強化項目建設;四要強化環境風險管理。
中國石化將在2013年~2015年投入228.7億元,重點圍繞污染物總量減排和提標改造、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檢測與控制、異味治理及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實施803個環保綜合整治項目。
環保也出經濟效益
與以往“投環保是筆虧本生意”的認知不同,隨著社會對環保要求的愈發嚴格和產品出口門檻的提高,眾多工業企業紛紛轉變觀念,大手筆投向環保領域,從產品附加值、企業社會影響力等全方位提升企業實力。
就煉化企業而言,趕上成品油標準提升的腳步,就意味著在新的市場中搶占先機。5月,金陵石化s*批3萬噸歐5標準柴油運往香港,至此該企業成功打開了香港高端油品市場。
10月,燕山石化汽油質量全面升級到京5標準,1個月內該企業在北京市場的京5柴油占有率從60%升至66%。
造紙行業的經驗也可作為借鑒。從1996年至今,該行業COD(化學需氧量)排放標準從450毫克/升逐步嚴控至120毫克/升。1996年,“造紙大省”山東省有草漿生產企業522家,到2008年底只剩16家,但草漿生產總產量翻番,噸紙廢水排放量下降76%,噸紙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83%。
“在新的環保政策和形勢下,及時調整自身產業結構、提升技術水平的企業,市場競爭力將增強,有望獲得更好的市場機遇。環保優勢可以促進企業效益提升。”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
“環保需要花的錢,一分錢都不能少;影響環境的事,一件都不能做;污染環境獲得的效益,一分錢不能要。”在HSE培訓班上,各企業負責人達成共識。
標準亂象成瓶頸
雖然提高環保水平,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已經是石化行業尋求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共識,但在實際操作中,石化行業的標準不規范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比如,從1997年至今,煉化企業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等綜合性標準,在加熱爐等設備領域執行《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前兩個標準的硫黃回收裝置尾氣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960毫克/升,而第三個標準的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850毫克/升。“標準不統一容易導致管理混亂、措施細化難、責任不易落實。”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專家熊躍輝指出。
即使是新出臺的標準,也因為時間差控制不好,而給企業帶來了混亂。2001年我國頒布《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工業鍋爐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1200毫克/升,粉塵排放限值為350毫克/升。為此,煉化企業紛紛投入設備升級改造中。
但設備升級改造需要周期,企業剛追上這頭的標準,新的標準就緊跟著出臺了。“即將頒布的新版《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二氧化硫排放標準又設置為400毫克/升,導致許多剛投用的設備成了不合格設備。”一位煉化企業安環負責人表示。
走在標準的前面
每一個標準都是合法合規的,那企業應當遵循哪一個?熊躍輝認為,要想取得良性發展,s*先要理順煉化企業在不同領域標準不統一的“亂象”。
在國家層面,應當統一收集“相悖”的行業標準,并重新修訂,以便企業對自身的發展有個更清楚的定位,在上設備時有個固定明晰的指南。
在企業層面,企業不能永遠處于盯準限值、追趕標準的狀態中。限值是企業衡量自己是否超標的標準,并不是企業應當確立的目標。環保標準還會不斷提升,每提升一步對企業來說只會越來越難,企業必須抓緊時間,走在前面,把標準甩在后面,而不是不斷追趕標準。
“煉化企業在改造配套脫硫設施之時,必須留出足夠的‘升級空間’,不能只要求設備符合當下的z*低標準。”熊躍輝說。
根據集團公司安排,當前煉化企業一要全面實施“碧水藍天”專項行動,實現污染物減排和達標排放,改善作業場所及企業周邊環境,加強隱患治理;二要全面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工作,調整裝置結構、產業結構,建立排放標準、預警機制并加強考核評價;三要強化項目建設;四要強化環境風險管理。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