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q*石油行業交易的重心正逐漸向亞洲傾斜。亞洲各國的國有石油公司正日漸把控著q*石油并購市場的局面。
以莫桑比克為例,該國近年來發現大規模天然氣資源。到今年為止,中國和印度的國有石油公司總計投入了驚人的93億美元,為這片貧困的東非地區帶來了難以想象的油氣資源財富。
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并購服務經理盧克·帕克爾表示,國有石油公司在油氣“上游”領域——勘探和生產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說:“2012年,這些國有公司在海外資產上支出了500億美元,占q*上游并購市場的1/5。”其中z*成功的例子當屬中國國有巨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基于長達十年以上的海外投資熱潮,中國的海外權益油產量2011年已達150萬桶/日,而在2000年,該數字僅為14萬桶/日。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行業數據提供商PLSDerrick表示,中國和其他亞洲國有石油公司在q*上游市場的收購價值,已從2007年的12億美元激增至2012年的453億美元,其中中國公司購買了310億美元油氣資產領跑q*。
中國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成為年度z*大交易。其它的大筆收購還有中國石化24.6億美元收購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在尼日利亞的資產;以24.4億美元收購美國戴文公司5個頁巖油氣盆地33.3%資產權益。
中國石油更是大手筆不斷,先是以22億美元與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頁巖氣項目。今年6月又稱,將參股建設位于厄瓜多爾的太平洋煉廠,力爭年內簽署合同;與哥斯達黎加國家石油公司合資的莫因煉廠項目也將轉入工程建設階段,計劃在2016年建成投產;同月,中石油同意以15.2億美元收購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在安哥拉的海上油氣田10%股權;近期,中石油又以50億美元收購哈薩克斯坦卡沙甘油田股份;此外,中石油還有意投資俄羅斯天然氣田,愿意付出至少100億美元收購東西伯利亞天然氣田的少數股份。
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僅中國公司就占有了q*并購市場22%的份額。
另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盡管目前澳大利亞礦產、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并購交易額減少近半,但中國對澳大利亞礦產行業的投資仍與2012年持平。2013財年,中國并購澳礦產和能源資產總額達54億美元,尤其以油氣資源為重,已成為澳資源行業z*活躍的外來投資者。
PLSDerrick董事總經理布萊恩·利德斯凱表示,預計未來亞洲對于能源需求的增長仍將顯著提升,各國石油公司在q*的并購交易將是保證供應的有效手段。
從市場角度分析,國際油價的走勢也促使了并購熱潮的出現。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國際油價較低時,受利潤和成本擠壓,一些企業將不得不出讓股權,因而出現并購熱潮。當國際油價高企時,大量的現金流使企業有動力、有能力參與并購,也會出現并購熱潮。”
國際油價相對較高的走勢將在2013年持續影響q*并購市場,中國、日本、印度等亞洲國家仍有較強的并購需求。因此,2013年仍將是油氣并購高峰年。
盡管中國公司漸漸擁有了布局q*的能力,但距離掌握油氣產業核心還有較大差距,人才和技術的瓶頸限制了其在類似深海開發項目中的參與能力。
此外,投資地區的不穩定性也是較大的風險。目前,中國公司油氣投資集中在非洲、中東、南美等地,而這些地區經常處于政局動亂或者經濟危機之中。有專家建議,未來的并購市場將更傾向于穩定的發達國家與地區,使之與在非洲等地的投資達成平衡狀態。
如今,q*石油行業交易的重心正逐漸向亞洲傾斜。亞洲各國的國有石油公司正日漸把控著q*石油并購市場的局面。
以莫桑比克為例,該國近年來發現大規模天然氣資源。到今年為止,中國和印度的國有石油公司總計投入了驚人的93億美元,為這片貧困的東非地區帶來了難以想象的油氣資源財富。
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并購服務經理盧克·帕克爾表示,國有石油公司在油氣“上游”領域——勘探和生產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說:“2012年,這些國有公司在海外資產上支出了500億美元,占q*上游并購市場的1/5。”其中z*成功的例子當屬中國國有巨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基于長達十年以上的海外投資熱潮,中國的海外權益油產量2011年已達150萬桶/日,而在2000年,該數字僅為14萬桶/日。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行業數據提供商PLSDerrick表示,中國和其他亞洲國有石油公司在q*上游市場的收購價值,已從2007年的12億美元激增至2012年的453億美元,其中中國公司購買了310億美元油氣資產領跑q*。
中國海油以15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尼克森,成為年度z*大交易。其它的大筆收購還有中國石化24.6億美元收購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在尼日利亞的資產;以24.4億美元收購美國戴文公司5個頁巖油氣盆地33.3%資產權益。
中國石油更是大手筆不斷,先是以22億美元與加拿大能源公司(Encana)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頁巖氣項目。今年6月又稱,將參股建設位于厄瓜多爾的太平洋煉廠,力爭年內簽署合同;與哥斯達黎加國家石油公司合資的莫因煉廠項目也將轉入工程建設階段,計劃在2016年建成投產;同月,中石油同意以15.2億美元收購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在安哥拉的海上油氣田10%股權;近期,中石油又以50億美元收購哈薩克斯坦卡沙甘油田股份;此外,中石油還有意投資俄羅斯天然氣田,愿意付出至少100億美元收購東西伯利亞天然氣田的少數股份。
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僅中國公司就占有了q*并購市場22%的份額。
另據《澳大利亞人報》報道,盡管目前澳大利亞礦產、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并購交易額減少近半,但中國對澳大利亞礦產行業的投資仍與2012年持平。2013財年,中國并購澳礦產和能源資產總額達54億美元,尤其以油氣資源為重,已成為澳資源行業z*活躍的外來投資者。
PLSDerrick董事總經理布萊恩·利德斯凱表示,預計未來亞洲對于能源需求的增長仍將顯著提升,各國石油公司在q*的并購交易將是保證供應的有效手段。
從市場角度分析,國際油價的走勢也促使了并購熱潮的出現。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能源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國際油價較低時,受利潤和成本擠壓,一些企業將不得不出讓股權,因而出現并購熱潮。當國際油價高企時,大量的現金流使企業有動力、有能力參與并購,也會出現并購熱潮。”
國際油價相對較高的走勢將在2013年持續影響q*并購市場,中國、日本、印度等亞洲國家仍有較強的并購需求。因此,2013年仍將是油氣并購高峰年。
盡管中國公司漸漸擁有了布局q*的能力,但距離掌握油氣產業核心還有較大差距,人才和技術的瓶頸限制了其在類似深海開發項目中的參與能力。
此外,投資地區的不穩定性也是較大的風險。目前,中國公司油氣投資集中在非洲、中東、南美等地,而這些地區經常處于政局動亂或者經濟危機之中。有專家建議,未來的并購市場將更傾向于穩定的發達國家與地區,使之與在非洲等地的投資達成平衡狀態。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