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1日起,我國取消重點合同,實施電煤價格并軌。至此,煤炭訂貨和價格確定實現了完全市場化。由此,今年煤炭工業協會召開的s*個“通報會”也備受關注。1月24日,煤炭協會通報“2012年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36.6億噸,比上年增長4%左右。
初步判斷,2013年我國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煤炭市場繼續呈現供需相對寬松態勢。協會開展的合同匯總顯示,截至2013年1月18日,匯總煤炭合同18.91億噸。其中,一年期以上的中長協合同2.23億噸;電力用煤11.89億噸,冶金用煤2.54億噸,化工用煤1.34億噸,居民生活用煤3.08億噸;經鐵路運輸的17.96億噸。
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建議不要只關注運行,應該更多地關注科技創新。他說,煤炭屬于高科技產業,近幾年煤炭行業科技進步取得了很大成績,例如,千米鑿井技術z*大深度達到970米,千米水平鉆機z*大鉆井深度1200米,這在世界上都是頂尖技術。他強調,中國煤炭工業如果沒有這些成果支撐,就不可能實現36.6億噸的產出。
市場起伏較大 景氣指數為負
2012年,我國煤炭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前4個月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價格平穩;5~9月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態勢明顯,需求和價格大幅下降,庫存急劇增加;進入10月份以來,煤炭需求有所回升,價格保持低位穩定。
從具體數據看,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36.6億噸,比上年增長4%左右,增速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
從具體指標看,煤炭進口大幅增加。全年進口煤炭2.89億噸,同比增長29.8%;出口926萬噸,同比下降36.8%;凈進口2.8億噸,同比增加7190萬噸,增長34.5%。煤炭庫存居高不下。2012年末,煤炭企業存煤8500萬噸,同比增加3120萬噸,增長58%;重點發電企業存煤8113萬噸,同比減少52萬噸,下降0.6%,可用天數仍保持在19天以上。煤炭企業去庫存壓力較大。
煤炭價格下降。2012年12月28日中國煤炭價格指數170.7點,比年初下降28.8點,較10月份回升了3.1點。2012年12月末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煤平倉價630~640元/噸,比年初下降了170元/噸。冶金煤價格較年初普遍下降300~400元/噸左右,去年9月份以來部分地區煉焦煤價格止跌并有小幅回升,漲幅大約在100~200元/噸。行業投資增幅回落。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286億元,同比增長7.7%,回落21.7個百分點,與“十一五”煤炭投資平均增幅相比下降了18.8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大型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25.26%,應收賬款增長25.69%,利潤下降23.35%。
總體來看,2012年煤炭市場景氣指數持續處于負值,12月份指數為-5.5,比11月回升19個基點,反映市場繼續回暖,但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
綜上分析,2012年我國煤炭市場變化主要特征表現為: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嚴峻,世界煤炭需求下降,國際煤炭價格下跌,我國凈進口大幅增加;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用煤需求增幅下降與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產能建設超前矛盾疊加;加之天氣原因,水電滿發,燃煤電廠利用小時數減少,電煤消耗降低。
技術裝備水平提升 結構調整見效
據了解,2012年我國重大科技工程示范取得進展。神華百萬噸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穩定運行,煤制烯烴和間接液化技術實現商業化。中高濃度煤層氣發電z*大機組裝機容量達3000kW,液態煤層氣制備工業化試驗進展順利,低濃度煤層氣濃縮富集技術取得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我國煤礦開采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國煤機產量500萬噸,居世界第一。年生產采煤機1100臺、掘進機2400臺、刮板運輸機達到5100臺、液壓支架突破10萬架。千米鑿井技術z*大深度達到970米,千米深井支護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千萬噸工作面突破1200萬噸/年,千米水平鉆機z*大鉆井深度1200米,大直徑反井鉆機一次鉆進成井深度500米,直徑達到5米。直徑0.45米的大型救援鉆機一次鉆進深度超過500米,7.2米液壓支架應用生產實踐,煤層賦存穩定區域的薄煤層全自動化綜采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煤礦充填開采技術示范取得成功。
煤炭協會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技術裝備水平提升”的部分敘述不多,但代表了企業科技進步取得了重要成果。這些技術大多代表了世界z*先進的水平,而且均已應用到具體項目中。
此外,煤炭領域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煤礦生產和洗選加工主要生產設備自動化率達70%,安全監測監控覆蓋比例達90%,實現了安全生產、生產調度數字化。掘進機遠程控制技術取得突破,大型采煤機控制實現了計算機管理,電子商務在煤炭市場交易、煤炭物流中得到了廣泛推廣。
在結構調整方面,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取得新進展。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數量6200家,同比減少1500家。山西煤礦企業減至130家,平均單井規模100萬噸。其中,大型煤炭企業發展加快。神華、中煤、同煤、山東能源、冀中集團、陜西煤業化工、山西焦煤等7家企業原煤產量超過億噸,總產量占全國的28%。
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的進展。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權益裝機容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左右,占火電裝機容量的七分之一左右。發電企業辦煤礦產能增加,五大發電集團煤礦產能3.1億噸/年,產量2.5億噸,占全國電力煤炭消費總量的11.9%左右。煤電企業互保能力提高。
與此同時,煤炭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全國煤礦發生事故同比減少422起、589人,分別下降35.1%和29.9%。百萬噸死亡率0.374,同比下降33.7%,s*次降到0.5以內。
改革穩步推進 市場供需相對寬松
自2013年起,價格雙軌制取消,電煤價格改革啟幕。其中,煤炭協會肩負三項使命:一是對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的簽訂和執行情況進行匯總。二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做好銜接協調,研究制定交易規則,培育和發展全國煤炭交易市場體系。三是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配合,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做好行業自律工作。
研判當前的行業發展形勢,協會方面表示,煤炭工業中長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未來我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一定增速。作為我國的主要基礎能源,煤炭需求總量還將適度增加,煤炭工業發展仍然具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同時,我國人均煤炭資源占有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保障能力不足,結構調整與轉型發展任務艱巨,生態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能力急需增強,發展不平衡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制約著煤炭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煤炭工業科學發展任務繁重。
展望2013年,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的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煤炭需求將有新的增長。同時,受國內外嚴峻復雜形勢影響,經濟運行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對煤炭工業發展影響不可低估。初步判斷2013年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煤炭市場繼續呈現供需相對寬松態勢。
自今年1月1日起,我國取消重點合同,實施電煤價格并軌。至此,煤炭訂貨和價格確定實現了完全市場化。由此,今年煤炭工業協會召開的s*個“通報會”也備受關注。1月24日,煤炭協會通報“2012年煤炭工業改革發展情況”。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36.6億噸,比上年增長4%左右。
初步判斷,2013年我國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煤炭市場繼續呈現供需相對寬松態勢。協會開展的合同匯總顯示,截至2013年1月18日,匯總煤炭合同18.91億噸。其中,一年期以上的中長協合同2.23億噸;電力用煤11.89億噸,冶金用煤2.54億噸,化工用煤1.34億噸,居民生活用煤3.08億噸;經鐵路運輸的17.96億噸。
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建議不要只關注運行,應該更多地關注科技創新。他說,煤炭屬于高科技產業,近幾年煤炭行業科技進步取得了很大成績,例如,千米鑿井技術z*大深度達到970米,千米水平鉆機z*大鉆井深度1200米,這在世界上都是頂尖技術。他強調,中國煤炭工業如果沒有這些成果支撐,就不可能實現36.6億噸的產出。
市場起伏較大 景氣指數為負
2012年,我國煤炭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前4個月煤炭供需基本平衡,價格平穩;5~9月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態勢明顯,需求和價格大幅下降,庫存急劇增加;進入10月份以來,煤炭需求有所回升,價格保持低位穩定。
從具體數據看,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36.6億噸,比上年增長4%左右,增速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
從具體指標看,煤炭進口大幅增加。全年進口煤炭2.89億噸,同比增長29.8%;出口926萬噸,同比下降36.8%;凈進口2.8億噸,同比增加7190萬噸,增長34.5%。煤炭庫存居高不下。2012年末,煤炭企業存煤8500萬噸,同比增加3120萬噸,增長58%;重點發電企業存煤8113萬噸,同比減少52萬噸,下降0.6%,可用天數仍保持在19天以上。煤炭企業去庫存壓力較大。
煤炭價格下降。2012年12月28日中國煤炭價格指數170.7點,比年初下降28.8點,較10月份回升了3.1點。2012年12月末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煤平倉價630~640元/噸,比年初下降了170元/噸。冶金煤價格較年初普遍下降300~400元/噸左右,去年9月份以來部分地區煉焦煤價格止跌并有小幅回升,漲幅大約在100~200元/噸。行業投資增幅回落。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286億元,同比增長7.7%,回落21.7個百分點,與“十一五”煤炭投資平均增幅相比下降了18.8個百分點。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大型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25.26%,應收賬款增長25.69%,利潤下降23.35%。
總體來看,2012年煤炭市場景氣指數持續處于負值,12月份指數為-5.5,比11月回升19個基點,反映市場繼續回暖,但仍未恢復到正常水平。
綜上分析,2012年我國煤炭市場變化主要特征表現為: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嚴峻,世界煤炭需求下降,國際煤炭價格下跌,我國凈進口大幅增加;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用煤需求增幅下降與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產能建設超前矛盾疊加;加之天氣原因,水電滿發,燃煤電廠利用小時數減少,電煤消耗降低。
技術裝備水平提升 結構調整見效
據了解,2012年我國重大科技工程示范取得進展。神華百萬噸煤炭直接液化示范工程穩定運行,煤制烯烴和間接液化技術實現商業化。中高濃度煤層氣發電z*大機組裝機容量達3000kW,液態煤層氣制備工業化試驗進展順利,低濃度煤層氣濃縮富集技術取得進展。
值得關注的是,2012年我國煤礦開采技術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國煤機產量500萬噸,居世界第一。年生產采煤機1100臺、掘進機2400臺、刮板運輸機達到5100臺、液壓支架突破10萬架。千米鑿井技術z*大深度達到970米,千米深井支護技術取得新的突破,千萬噸工作面突破1200萬噸/年,千米水平鉆機z*大鉆井深度1200米,大直徑反井鉆機一次鉆進成井深度500米,直徑達到5米。直徑0.45米的大型救援鉆機一次鉆進深度超過500米,7.2米液壓支架應用生產實踐,煤層賦存穩定區域的薄煤層全自動化綜采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煤礦充填開采技術示范取得成功。
煤炭協會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雖然“技術裝備水平提升”的部分敘述不多,但代表了企業科技進步取得了重要成果。這些技術大多代表了世界z*先進的水平,而且均已應用到具體項目中。
此外,煤炭領域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煤礦生產和洗選加工主要生產設備自動化率達70%,安全監測監控覆蓋比例達90%,實現了安全生產、生產調度數字化。掘進機遠程控制技術取得突破,大型采煤機控制實現了計算機管理,電子商務在煤炭市場交易、煤炭物流中得到了廣泛推廣。
在結構調整方面,煤炭企業兼并重組取得新進展。2012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數量6200家,同比減少1500家。山西煤礦企業減至130家,平均單井規模100萬噸。其中,大型煤炭企業發展加快。神華、中煤、同煤、山東能源、冀中集團、陜西煤業化工、山西焦煤等7家企業原煤產量超過億噸,總產量占全國的28%。
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新的進展。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廠權益裝機容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左右,占火電裝機容量的七分之一左右。發電企業辦煤礦產能增加,五大發電集團煤礦產能3.1億噸/年,產量2.5億噸,占全國電力煤炭消費總量的11.9%左右。煤電企業互保能力提高。
與此同時,煤炭行業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全國煤礦發生事故同比減少422起、589人,分別下降35.1%和29.9%。百萬噸死亡率0.374,同比下降33.7%,s*次降到0.5以內。
改革穩步推進 市場供需相對寬松
自2013年起,價格雙軌制取消,電煤價格改革啟幕。其中,煤炭協會肩負三項使命:一是對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的簽訂和執行情況進行匯總。二是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下做好銜接協調,研究制定交易規則,培育和發展全國煤炭交易市場體系。三是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配合,加強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做好行業自律工作。
研判當前的行業發展形勢,協會方面表示,煤炭工業中長期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未來我國經濟增長仍將保持一定增速。作為我國的主要基礎能源,煤炭需求總量還將適度增加,煤炭工業發展仍然具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同時,我國人均煤炭資源占有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保障能力不足,結構調整與轉型發展任務艱巨,生態環境約束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能力急需增強,發展不平衡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制約著煤炭工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煤炭工業科學發展任務繁重。
展望2013年,我國仍處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的重要發展戰略機遇期,煤炭需求將有新的增長。同時,受國內外嚴峻復雜形勢影響,經濟運行中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對煤炭工業發展影響不可低估。初步判斷2013年煤炭需求將繼續保持低速增長,煤炭市場繼續呈現供需相對寬松態勢。
網友評論
條評論
最新評論